这部无疑是疫情期间最抚慰我心灵的一出剧。
除了每个30+的女性都能在女主角沈若歆的身上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之外,在沈若歆的闺蜜-宋梓妍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自己的一点困境。甚至连在职场新鲜人尤思佳身上,也能想起当初一脚踏入都市丛林中的自己,一步步的从职场小白兔,慢慢变成一匹狼,或是一只母狮子。
这出剧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悬念,从出场次序大约就能毫无疑问的知道最后沈若歆情定何处。
但这部戏好看的地方不在於看主角们是否能克服困境达成目标,而在於它点出了很多身为亚洲女性面临的职场、情场、婚姻等多方面困境。
不爱拉帮结派的沈若歆,因为一次合约事件遭人暗算,被主管平级调动,从原本风光的法务总监候选人,沦落到端茶送水的行政经理。
在发放福利品到各部门时,体贴的祁晓主动提出由他送法务部,但沈若歆拒绝了。她问祁晓:「上学的时候知道哪种女生最容易被坏男生揪辫子吗?就是那种一揪就哭,一揪就哭的女生。」
就如片名《理智派生活》一样,沈若歆的人设是个无论何时何地何境遇,都能沈稳应对,理性思考的性格。她选择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放下情绪,用「理」走遍天下,必要时刻也能屈能伸。
面对主管的打压,她选择正面对决,而非逃避。
「命运中的馈赠都是暗中标好了价码,免费的午餐不好吃。」
面对气度翩翩,年轻有为的徐敏杰明里暗里的追求攻势,沈若歆仍旧保持安全距离。
徐敏杰送她高档的衣服,带她出席各种以「工作」为名的社交场合,甚至暗示可以送套豪宅给她。
对於这些,沈若歆唯一接受的只有认可她工作能力以内的职务调动,其他不属於她的,都用打太极的方式回绝了。
在徐敏杰与祁晓之间,表面上看的是选择哪一个人?小鲜肉还是前途与钱途都无量的企业高管?
事实上是选择人生下半场生活的样子。
很多人以为选择和谁结婚,是选你最爱哪个。结了婚才知道,你选择的不是人,而是生活的方式。
沈若歆选择了能让她毫无顾虑可以持续做自己,在自己的事业中努力的生活,也不要往后的每一天都战战兢兢,连微笑都要事先练习。
「我不希望被别人拉上,站在高处踮着脚,看到的是他让我看的风景。我真的很希望,我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站在属於我自己的高度。」
除了祁晓之外,剧中出现的三个追求沈若歆的男人:崔立新、徐敏杰以及最后的顾禹涛,都是在用自己的立场与角度为沈若歆付出。
与其说是付出,不如说,他们都想从沈若歆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部分。
每个人都有一套算计在背后。
崔立新,无疑是想利用沈若歆上海人的身分让自己能在这个城市立足。
徐敏杰,欣赏沈若歆出色的工作能力,期望让沈若歆成为他得力的贤内助。
顾禹涛,他看见的只有沈若歆外表所传达出的专业、干练、漂亮。就像挑衣服、手表或是车子一样。
沈若歆看透了这些人背后真实的意图。虽然她说爱上祁晓是她做过最不理智的事,但我认为,在这件事上她还是很清楚的。
祁晓对她没有任何意图单纯的喜欢,让我想起陈绮贞一首我很喜欢的歌-《写一首歌让你带回去》
歌词里有一段很能为沈若歆的选择下一个完美的注解:「有一条简单的旋律指引你专心但并不企图征服你⋯只希望在重复的日子激情退去有一个生活简单的人温柔坚定但并不企图穿透你⋯」
30+看多了人情冷暖,体验过了社会险恶,要遇见一颗纯粹的心是难得的。
「你跟了他人生的上半场是激情,下半场是亲情,那中间的就全是婚外情。」
身为控制慾极强的退休高中教师,沈若歆的母亲担忧女儿的下半辈子,担忧成了一条让沈若歆始终都挣脱不开的枷锁。
前半部的剧情,母女俩各种的矛盾与角力,看的观众都为沈若歆抱不平,甚至感到窒息。
不论是为了沈若歆与崔立新分手的事跟她大吵,抑或是积极的为她安排相亲。原本以为她不过就是一个抱持着传统观念,觉得女儿非嫁不可的老顽固。
直到她在初步了解了徐敏杰的为人后,毫不掩饰对徐敏杰的不满意。
又或是不过听了顾禹涛抱怨前妻后,便立即打消撮合两人的念头。
从这些种种,我们都能看见,在刀子口的背后是一颗因牵挂女儿而易碎的豆腐心。
一个做母亲的最大愿望,无非是能有一个真心,跟自己爱女儿一样多的男人,继续疼宠着自己女儿的后半生。
这部剧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陆剧,虽然剧中角色们所面临的困境,几乎都没费甚么周折便轻易解决。他们的人生顺利的好不真实,让人看了极其放松。
但也或许是我们都把现实世界自己遇到的困难想的太过复杂。
就像祁晓说的:「命运给我们的磨难,都是日后会换算给我们的奖励。」
就算现在正为着甚么事感到烦恼,也要相信,生命中经历的这一切喜和悲,到了迟暮之年再回想起来,你会发现青春时候的努力都是自己写给自己的一封最暖心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