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最终以项羽败于垓下之战、自刎乌江边画上了悲壮的句号。纵观这段历史,刘邦以其过人的胆识和颇具领导风范的个人魅力站在了历史浪潮之巅。而刚愎自用、生性猜疑的项羽终将生命定格在了本该继续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三十岁。
《楚汉传奇》剧照
无论出身怎样,都要怀揣理想。
我们都知道,刘邦最初就是个地痞无赖,可谓“白手起家”,而且“酒色成性”。家里穷得叮当响,还天天拉着一帮人混吃混喝。一穷二白的他却有着在当时人们看来就是白日做梦般的远大志向。一天,刘邦看见秦始皇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出来巡视,颇有感触地说“大丈夫当如此”。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就是“大丈夫就该像秦始皇那样”。言外之意就是,他认为自己也能活成像秦始皇那样的人。
虽然有追求,可是他却没有底线。比如,他和项羽两军对垒时,项羽把他爹抓住了,吓唬他说要把他爹煮了喝汤。其实,项羽根本不会做出如此出格之事,可谁知,刘邦竟然不以为然地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因为当年刘邦和项羽是拜过把子的异姓兄弟,所以刘邦说:“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真想煮了他的话,那别忘了也分我一碗汤。”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刘邦就是一个典型的“有追求,无底线”的人,其实这类人是很可怕的。因为你一旦成为他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他就会不择手段地将你铲除。但更为可怕的是,他通常不会按常理打牌,会让你无法揣摩他的内心。而你假如是他成功道路上志同道合的伙伴,那么你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你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他则会将你一脚踢开。要是你再因为一己之利而背叛了他,那你则会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现实生活中,如果碰巧遇到了这类人该怎么办?首先你要考虑清楚你是不是要和他硬碰硬,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就要比他更没底线。正可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这个道理。你要拿出比他更狠的手段和更强硬的气势来,让他深知你更不好惹。但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个“有底线”的人,那你最好远离这种人。
刘邦
任人唯贤,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那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建树的泼皮无赖,却还有那么多仁人志士愿意死心塌地跟随其后,伴其左右,不显锋不露骨,宁愿衬托他这朵“小红花”,助他实现称霸的理想呢?
刘邦评价自己是这样说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作为一位领导人,对自己能有如此深刻的见地岂不是人才?为何有的人可以进步,而有的人却总是止步不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否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针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取长补短,平衡二者以达到相得益彰。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信在项羽阵营不被重用,于是反投刘邦。刘邦起初认为他是逃兵,没有一丝重用之意。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经其举荐,刘邦重用韩信,才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通过史料的记载,我们看出刘邦重用韩信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因为刘邦充分信任萧何,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曾国藩
为人处世,切忌“骄傲”二字。
曾国藩手下有一个叫鲍超的湘军将军。这个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屡立战功。为此,朝廷提拔他为都督,位居高位的鲍超,很快便有了飘飘然的感觉。他的顶头上司——曾国藩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特意写信规劝,大意是:含苞待放是花朵最为美丽时刻的,因为它一旦开繁、开盛之后,很快就会凋谢。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你在沙场上拼死杀敌、建功立业,这是好事,但声名太大却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切忌骄傲蛮横,一定要保持审慎小心的态度。”
鲍超听了曾国藩的劝诫后,低调行事,之后在水战、陆战领域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的人生小船有幸驶入到一片风平浪静的浅滩,你更要秉持不骄不躁的心态,切忌得意忘形。
而项羽败就败在自认为“天下第一”,但又极为缺乏足够的自信,所以他认为很多人都会背叛他,就连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也被陈平离间成功。后辞官归家,途中病死。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将目光放长远。
刘邦在攻下咸阳后,秦都宫室的富丽堂皇让他惊叹不已,他回忆起自己当初遭受的种种苦楚,酒色成性的“初心”暴露无遗,他决定必须好好享受一番秦皇帝的待遇。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樊哙耐心劝谏,晓以利害,终于说服刘邦打消了入居秦宫的念头。刘邦下令查封所有的府库财物,全军退出咸阳,还军灞上。
有时,人要将眼光放长远,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就成就了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一己之利,则会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就如项羽一般。
项羽自刎乌江
“乱世之枭雄”刘邦的驭人之术远不止于此,我们要学习的也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