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期美貌都是进入娱乐圈的敲门砖,拥有过人的美貌在娱乐圈发展能顺畅很多,反之就要付出别人双倍甚至多倍的努力。妈妈专业户萨日娜曾经就因为长相被区别对待。
当年从上戏毕业的萨日娜因为形象问题,6年都没有接到一个角色。慢慢地她开始自我怀疑,想过放弃。有一天她对丈夫潘军说:“我朋友的公司正在招文秘,要不我去试试吧”。
潘军听了这句话很是生气:“我娶的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不是一个保姆。把家弄得再好又怎么样呢?那是保姆做的事情,不应该是你做的事。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萨日娜出生于内蒙古包头的一个演艺世家,父亲是国家一级导演,还是斯琴高娃的启蒙老师。母亲是话剧团的一名演员,后来为了兼顾家庭改行当了一名编剧。
每当父母与同事排练话剧,萨日娜就坐在门口看,耳濡目染下,她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4年,16岁的萨日娜告诉了父亲想要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决定。父亲深知当演员的辛苦,再加上女儿的形象不是很好,便建议她当一名播音员。
萨日娜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自己的演员梦,父亲拗不过她,只得陪她去试一试。
萨日娜到了上海戏剧学院最后一个考试点才发现,上戏美女如云,顿时就打起了退堂鼓,在父亲的鼓励下她才踏进考场。
幸运的是萨日娜最终通过了考试,与郭冬临、高曙光,还有她日后的老公潘军成了同班同学。
萨日娜见到潘军的第一眼并不来电,只觉得这个男孩白白嫩嫩,像个“小白脸”。
其实此时的潘军已经有过不少的表演经验了。
潘军是童星出道,后面又考入了西影厂,曾经参与过《六斤县长》、《望穿秋水》等电影的拍摄。可他演的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角色,很难看到前途。于是他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准备继续深造。
潘军在上戏遇到了一件比较尴尬的事,一来,因为他的眼睛近视,未被上戏录取。二来,他的资料上写的是西影厂送来的进修生。也就是说他将来能不能拿到毕业证都是个未知数。
作为上戏的高材生,萨日娜不仅没有嫌弃潘军是一个旁听生,反而经常拉着他一起练习表演作业。
两个怀揣着同一个梦想的年轻人,惺惺相惜,很快就产生了情愫。
大一下半学期,他们就确立了恋爱关系。那个时候学校管理比较严,两人只能悄悄地恋爱。趁着没人的时候,拉着手溜溜弯。
大二那年,老师知道了他们的恋情,不仅没有阻止反而送出了祝福:“潘军,我告诉你啊,萨日娜可是个好女孩,你要好好珍惜她”。
在萨日娜的鼓励和支持下,潘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而萨日娜也被分在了北京总文工团工作。
1989年,两个人都去了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
1991年,为了给他们将来找个家,也为了得到潘军单位分的房子,不到法定年龄的萨日娜提前领了结婚证。为此,还被罚了200块钱。如果他们24岁之前不生小孩,就把这200块钱还给他们。
心疼之余,更多的是即将结为夫妻的欢喜。那一天他们花了250块钱买了一张床,然后花了8块钱买了一个戒指,在房间里面贴上了几个大红喜字,简简单单就算结婚了。
那个时候两个人住在11平方米的房子里,和一群人共用卫生间和厨房。有情饮水饱,日子虽然苦,却乐在其中。
后来萨日娜被派去机械厂体验生活,得到了一个接待外宾的机会,为此她还特意学了3个月英语。结果接待几次外宾后,有人说萨日娜不漂亮,影响单位形象,便将她这唯一“见人”的工作剥夺了。
毕业6年,萨日娜一直因形象遭受打击。
那个时候剧团发展不景气,剧目少之又少,而萨日娜长相又普通,即便有剧目也轮不上她演。
一次次的打击让萨日娜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该放弃演戏。
一天晚上,她对潘军说,想去学打字。她有一个朋友开了个公司,缺一个文秘,她准备过去试试。
得知妻子的想法后,潘军立马给了她一粒定心丸。
“萨日娜,你如果觉得特别失落,想出去玩,你可以这样做。如果你觉得,你想为这个家挣点钱,贴补点家用,你千万别做这事情。”
就这样,养家糊口的重担全部落到了潘军的肩上,他一挑就是6年。
那个时候潘军在剧团的发展还不错,算得上团里的台柱子,经常有戏演。
潘军拍戏的时候,萨日娜经常去现场看他。每次看到老公演戏,她都特别羡慕。感觉自己像个丑小鸭,好像永远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萨日娜6年的沉淀,差的是一个给她机会爆发的人。
那一天,团里的导演娄乃鸣叫萨日娜去演一个小品。在那台晚会上她精彩的演出打动了侯耀华。侯耀华邀请她和自己一起演小品。
萨日娜受到邀请后,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毕竟这是和自己专业沾边的工作。
就这样,萨日娜跟着侯耀华老师走南闯北演起了小品。可时间一久,萨日娜发现自己最擅长的不是小品,她在小品中少了应有的光。
于是,她结束了2年的小品生涯。
回到剧团的她依旧没有什么角色可演,有时候只能打打杂。直到有一次,剧团里需要拍一部戏,里面有一个40多岁暴发户老婆的角色。
在母亲的建议下,她决定试一试这个角色。
为了接近角色,她不停地练习搓麻将。当镜头对准她搓麻将的动作时,台下的观众都被她的演技折服了。
表演过后,掌声雷鸣,萨日娜瞬间找到了自我。
1995年,导演杨阳要筹拍两集的人物传记片《牛玉琴的树》。他找了四十多个女演员,均被对方以脏、苦、累、钱少,为理由拒绝。导演没办法才将目光放到了长相老气的萨日娜身上。而萨日娜为了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什么苦都能吃。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萨日娜提前来到拍摄地,陕西靖边县的农村和传记的主人公牛玉琴同吃同住。她一起去沙漠种树,在沙漠里啃土豆。一个月下来,萨日娜满脸晒斑,头发打结。
萨日娜的父亲看到女儿拍摄这么辛苦,心疼得哭了。可她自己愣是没说过一个苦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牛玉琴的树》在央视播出后,拿下了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而萨日娜也一夜走红,从此戏约不断。
1998年,她又凭借电视剧《午夜有轨电车》拿下第七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萨日娜的女儿出生了,她面临着事业和家庭的选择。
小时候,萨日娜的父母一工作就把她扔在家里。年幼的她每天都领着妹妹在路口上看呀看呀,等着爸爸妈妈回来,一等就是好几个月。小时候的她已经尝试过这种苦了,不想再让女儿有这种体验了。
于是她和潘军商量,无论如何都得留一个人在家。她拍戏的时候潘军留在家,潘军忙的时候她在家。
那个时候萨日娜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每天剧组家里两头跑,非常辛苦。潘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老萨,我觉得吧我很喜欢舞台,我比较了一下,因为在外面拍戏呢,又乱糟糟的,虽然说可能会更加地出名,但我看重的不是这些。我更喜欢舞台,更喜欢舞台的感觉。再有一个,我不能离开家,因为现在明显你出去拍戏的时间更多了,我必须守在孩子身边。
大部分的男人都不喜欢女人比自己强,可潘军却为了成全妻子,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未来的很多可能。
因为有潘军这么坚实的后盾,萨日娜才能踏实地在外面拍戏,一走就是七八个月。
而萨日娜也不负众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角色,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奖项。
这便是真正的爱情吧,能一起走过青葱岁月,也能应对生活的柴米油盐。夫妻就该这样,相互扶持,相互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