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巩俐与法国老公让.雅尔频频亮相于中国的社交媒体。
人们传颂着他们的恩爱甜蜜,也惊叹于这位71岁的法国男子仿佛冻龄一般,依然保有年轻帅气的容颜。当然免不了要大书特书的还有他过往的感情经历,但凡有些关心娱乐八卦的,现在都知道了巩俐现任老公有“女神收割机”的称号,过往曾有三任伴侣贵为影后。
事实上,他最辉煌的并非这些情史,而是他个人在电子音乐创作上的成就。在国际上,他被尊称为电子音乐之父,如果要做类比的话,其在电音界的地位,略等于披头士在摇滚界的地位。
而在中国,让.雅尔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堪称中法两国外交层面的重要使者——早在1981年他就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音乐会,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位来华举办演出的西方艺人;2004年,中法两国建交40周年之际,让.雅尔又在北京故宫举办了盛大演出,仅从举办地点上,就足见其地位。
很多人都知道改革开放后第一支进入中国举办演唱会的流行乐队是威猛乐队,其实,让.雅尔在中国的演出比威猛乐队还要早上4年。1979年,几乎是中国刚刚打开大门时,让.雅尔就接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通知,告知他中国政府想邀请他前往北京举办专场音乐会。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民众,对于电子音乐的认知完全为零。让.雅尔在十几年后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自己的首场中国演出:“他们(中国观众)不知道JamesDean、Beatles、卓别林,也没有渠道接收现代音乐、电影,我在到达中国之前问自己——会不会像在月亮上演奏一样?我在伦敦、纽约、巴黎的演出是可以预见到结果的,而中国,我想在他们眼中我就是一个外星人。”
在一个当时连听都没听过电子音乐的国家举办电子音乐会,问题之多、沟通之难是我们现在所不能想象的。所以,让.雅尔1981年的中国音乐会,仅仅筹备期就长达两年。即便已经筹备两年,即便有70余名团队成员随行抵达中国,即便已经直接将重达16吨的演出设备从法国空运而来,临场依然有解决不尽的实际困难。
有资料记载,为了解决当时演出需要的电力问题,北京城的路灯停了两晚。在演出开场前,仍有设备插头无法解决与中国插座的兼容问题。
那一年,让.雅尔一共在北京表演两场,上海表演三场,现场聆听他演奏的观众超过21万人,经过电视台和电台的现场转播共计有五亿人次收听他的这次中国巡演。
让.雅尔对这趟中国演出总体效果应该还是满意的,他在不同的采访中分别回忆道,“第一场音乐会气氛很严肃,因为很多人正襟危坐,演出也是毁灭性的失败,第二天有很多从街上来的观众来聆听了音乐,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后来感到观众慢慢理解了我的音乐”,“我感受到了我和中国观众之间是有共鸣的”,“这次演出让我和中国产生了无法分开的关联。”
除了举办演出,雅尔还到中央音乐学院上了一堂大师课,讲述合成器以及电子音乐,并赠送了一台英国产的EMSSynthiAKS合成器,当时中国的第一台电子乐器。
这位外星人带来的震撼与造成的影响堪称不可估量。北京演出的其中一场,后来成为中国摇滚教父的崔健也在现场并深受震撼。
那时他20岁,是北京交响乐团的第三小号,可以出色地用英文演唱《草帽歌》,迷恋爵士乐。许多年以后,当崔健与朋友们谈起演出现场的音响效果,他坚持认为,1981年让.雅尔的中国演出是他在国内看过的无数音乐现场中最牛的一次。
除了音响顶尖,那场演出的舞台设计也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水准。操刀舞台设计的是知名建筑师马克·费舍尔(MarkFisher),平克·弗洛伊德著名的“迷墙”(TheWall)巡演,也是由他负责设计舞台。北京奥运的开闭幕式舞台设计,也出自马克·费舍尔之手。
而那时候的巩俐年仅16岁,是济南市第二中学的校文艺队成员,1987年主演《红高粱》之后方才成名。当时谁也无法预测到,这名女中学生与这位天才音乐家在三十多年后会展开一场跨时空的爱恋。
这位未来的中国女婿还从这趟中国行中获得了无尽的创作灵感。专辑《中国音乐会》就是表现雅尔对中国的印象及感受的作品,《NuitAShanghai》(上海之夜)和《中国纪念品》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此后的雅尔又数度与华语文化发生密切关联。1994年,他在香港举办了盛大演出,并在同年出版现场专辑《香港》。2004年,在中法两国建交40周年之际,在官方支持下,让.雅尔第二次在中国内地举办音乐会。这一次的演出场地,是紫禁城。
那同样是一场划时代的演出。无论是技术还是意识,让.雅尔依然远远地走在时代前面。
那次演出以紫禁城午门为主场地,整个舞台布景以可膨胀的登月舱概念设计而成。一个弧形视频墙包围观众席,使观众置身于360度环绕的音乐中。整场演出有北京交响乐团、民乐团、法国的摇滚明星等数百名中法艺术家参加,其中又以程琳的二胡与雅尔的对话堪称一大亮点。
当晚还有一个酷炫的设计:在主会场演奏完毕后,雅尔登上一辆跨斗摩托车,从会场中间的通道向分会场行驶。人们蜂拥到看台一侧,为他欢呼鼓掌。5分钟之后,雅尔出现在正阳门的分会场,继续完成他的最后三首曲子。
2004年的崔健已不再是23年前那个第三小号了,他已经成为了中国摇滚教父。这一次,他也不仅仅只是让.雅尔的观众,他们成了一起玩音乐的朋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雅尔对崔健不吝盛赞,自称是崔健的超级粉丝,“我很喜欢他的唱腔,能跟他合作是我梦寐以求的。就算这次故宫音乐会没能成事,我还是希望下一次来中国跟他合作。”
所以也有人说,让.雅尔最好的中国朋友是巩俐,最好的北京朋友则是崔健。
这时候的让.雅尔俨然已经成了一个中国通,并且对中国的电子音乐颇有了解。在广州,他认识了独立音乐人王磊,“觉得他的台风很新鲜,很有爆发力,能量逼人,我非常喜欢他的音乐。”2003年11月,他也曾亲临“北京声纳:国际电子音乐节”现场,还喜欢上了组合“B6”。
将目光扩展到全世界的范畴,让.雅尔创造的记录更是惊人:
他1989年在美国休斯顿举行的音乐会,现场观众达到130万人次;1990年在法国巴黎第凡斯音乐会上,现场观众达到250万人;1999年为了迎接千禧年到来,他在埃及的金字塔前举办了音乐会,达到20亿的电视观众。
可以说,他在遇见巩俐之前就已是享誉世界的传奇性人物。巩俐选择与他再度携手走进婚姻,可见她爱慕才华的心并没有改变。祝福他们甜蜜长久,也期待雅尔的第三次中国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