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周李健在《声生不息》唱的《深爱着你》,因为争议很大,讨论的趋势极端,在这里我也想说几句自己的看法,和谈不上意见的建议。
1、从李健在《声生不息》舞台唱广东歌,粤语咬字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带出咬字发音对于一首歌曲是不是重要的讨论,以及为什么唱普通话歌曲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唱英语歌曲英语发音不标准,或者老外唱中文歌中文发音不标准,就从来没有像唱粤语歌咬字不标准,而受到区别对待的问题。
2、之前其实我写过一个贴子,也特别说到这个问题,大概的结果,只能说在我已知的音乐世界里,广东歌确实是对咬字容错率最低的一种。比如早期邓丽君、许美静的粤语歌,甚至这次同为广东歌手的刘惜君和周笔畅,照样都被挑发音的刺,就足以说明广东歌在咬字的容错程度是极低的。而一般发音要影响到听歌流畅度的,平替到国语歌领域,在早期也曾经被讨论过的,是八十年代的谭咏麟,以及推出《解决》后的崔健。我还清晰记得,崔健在推出《解决》后,很多歌迷都说听不懂他在唱什么,比听外语还难,而这个程度要放在粤语层面,就几乎是“马赛克”级别了,已经到了无须再讨论的级别了。而一般在粤语歌层面能够达到讨论标准的,其实李健就是一个例子,因为至少李健的发音还差不多在那条线上,只是比较飘忽不定,而且有些音节的轻重,以及对粤语九声音调的掌握,真的还差很多意思。
3、作为一个大学里的专业,和粤语有点关系,但并不是广东人也不是中国香港地区的外省人,我纯粹以个人观感的角度来讲,听粤语歌确实是会注意发音的问题,有些不标准的发音,个人的感官也会对作品的好感度,相应打一个折扣。我个人的理解,是广东歌的韵脚、音律,和音乐本身的契合程度更高,而且粤语的发音甚至也影响了广东歌的音域,比如广东歌一直以来最好听的音色,其实更多集中在中低音区,除了早年林子祥,后来邓紫琪这样的“另类”,像梅艳芳、张国荣、谭咏麟、陈百强、黄凯芹、陈奕迅、叶蒨文等歌手最迷人的也都是中低音区。而中低音区比较实、比较重的咬字,一定程度上甚至也起到了一种隐形旋律线的作用。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谈,没有科学依据,赞同的可以赞同,不赞同的本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4、至于健哥在《声生不息》舞台上唱的《深爱着你》,我个人反感两种极端式的讨论。一种是为了黑而黑,因为李健粤语发音不标准,就否定一切,一路黑到底。另一种我觉得也不好的现象,就是因为过于热爱李健,在粉丝滤镜的自我绑架下,否定咬字发音对于一首歌曲的重要性,尤其还是容错率很低的广东歌。甚至在对粤语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发起对粤语的评论活动……这两个极点,我认为都偏离了方向。
5、我个人觉得因为爱李健而爱上《深爱着你》,说他的发音独特,就是喜欢他的发音之类的,也无可厚非,迷恋偶像没有错,爱自己喜欢的也没有错,点到即止、到此为止,无伤大雅。
6、而从客观的角度我还是要说,从我个人聆听的体验来讲,李健目前(也是一直以来)的粤语咬字,确实让作品美感的呈现打了折扣,这一点可以用之前《花火》的国语版来对照。李健在《深爱着你》和《花火》两首歌曲里的处理,无论是音色还是气息,几乎是如出一辙的,但要说完美,肯定必须是《花火》,就是因为听《花火》里的李健,我没有出戏。
7、那是不是一定要唱的和香港歌手一个量级呢,我觉得其实也不必,李健的广东字发音,其实有一大半是对的,有些只是细节没卡准。而有些则是错误的粤语咬字示范,完全偏离了粤语。我个人觉得,唱广东歌能够到单依纯、毛不易那种程度,其实就OK了,过于较真就是洁癖,也是另一个极点了。健哥还要加油,当然我个人也认为这种语感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后期只能小改,要蜕变可能性不大。
8、最后要说的,还是关于音乐审美。无论是港乐舞台还是别的什么舞台,音乐综艺节目的舞台,最终的节点还是音乐本身。其实从《深爱着你》里引用皮亚佐拉,到更涓涓细流、温文尔雅的改编,都是足以能够体现李健的音乐审美和人文属性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深爱着你》从编曲到声学意义的演唱都没问题,如果发音到位,这就是一首完美的改编之作,这个是无法否认的。尽管有发音的问题,也不应该绕开编曲和演唱的其它部分来否定所有,因为一首歌,它毕竟是由诸多细节组成的。
9、欣赏歌曲并鉴赏好与坏,最后还是个人的审美,没有绝对的对错,但能够通过一首歌曲更理性客观的思考,还是一种最适合的方式。不仅是听李健,听所有的歌手和作品,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