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最初、最初知道蔡依林14年发布的专辑取名为《呸》的时候真的紧张了一下,心想《MUSE》转型的很成功,该不会这张要乱搞吧?所幸最后证实只是我擅用歌名、专辑名去做直接定论的坏习惯,你瞧,马上被「呸」了一下。
坦白说《呸》这张宣传看起来是挺成功,光是这个专辑名称就够有梗,其他像是「Play我呸」、「不一样又怎样」两支MV分别以不同的议题角度引起大量讨论,第二波情歌主打「第三人称」也延续了上一张JJ、王永良搭配出来的传唱性。
那老样子,先来说说曲序:「第二性」、「Play我呸」、「美杜莎」、「唇语」、「I'mNotYours」feat.安室奈美惠、「自爱自受」、「MissTrouble」、「电话皇后」、「第三人称」、「不一样又怎样」。
专辑封面
相当意外,开场曲「第二性」居然是陈绮贞的作品,其实我一直觉得大部分陈绮真作嫁给他人的作品大多都会残留自己的影子,蔡依林这首我倒是听不出来。而且对于蔡依林的印象大概就是很猛的舞曲开场,这次倒是颠覆了印象,给了一个序曲的感觉,慢慢带领听众而不是一次爆开。
编曲浓烈的非洲打击乐充斥,但并没有独占光彩,再次颠覆想象,耳朵专注居然是先被Jolin声线抓走,你可以听到Jolin随意的呢喃还有尾音都和编曲相辅而成,带了一点民族风格的性感。格局虽不大,却有种在独立空间挥洒的尽兴。
然而怎么能不称赞一下「Play我呸」呢?全华语的阵容能把华语舞曲推上一个新的层次,谢谢夏宇、倪子冈、陈星翰。夏宇倒是令人出乎预料的填了一手相当新颖的歌词,谁说舞曲的歌词就是只能无意义堆砌或是浅白?这绝对是这首歌有亮点的最大主因之一。而后两者本来就是华语舞曲的佼佼者之二,但倪子冈值得称赞的是先有词的情况还能谱出水准的曲(虽然说李格弟参与的作品似乎本来就是先有词比较多?),陈星翰编曲和制作也都没有让人失望,虽然初听可能会觉得塞得略为过头,但多听几次反而觉得营造出的喧哗也不恼人,倒也是蛮到位的。
然而如果制作那么精良,没唱好也是没辄,但你不用担心,Jolin真的是在这首歌玩开了,不用怕塞很满的编曲压过Jolin声线,甚至你可以听到Jolin配合着歌词改变着唱腔、语调,连最末段的拉长音也不用担心太薄,她驾驭得住的。
这首歌,以同中求异来说,做的很不错。
蔡依林
接着完美衔接到「美杜莎」,也是专辑内唯一的翻唱曲目,毕竟是流行专辑,除了突破性高的曲目,还是要有些旋律性很够但不会太庸俗的曲目,这首歌定位大概就是如此。
其实蛮喜欢Jolin在这首歌的音色,尤其是拉高音的地方,有一种柔软却有力,但又不会太匠气,反而带了一点自怜自艾的情感在里头。某方面来说,算是很明显可以听出进步的地方。最后一段副歌拉高音,前段分段来拉听起来正觉得很不过瘾的时候,后段就拉长了并且拉出了一点曲线,也算是做了铺陈。特别提出来是因为我有被吊到胃口,哈哈。
开头的制作真的让我误会很多次是我家老旧电脑当机(我相信应该不只我误会?),哈哈哈。不过说真的,有几段旋律一直让我很有周董的调调,尤其是进副歌前那段快嘴。
MV画面
「唇语」很让人惊艳,编曲漫布的神秘,声线一出又是一个漫步的氛围,画面感相当高,宛如一个拍点就是一个脚步,接在「美杜莎」之后有点连贯的故事性,听着听着就能想像出一个挑逗的微笑。
正觉得有些欲擒故纵的勾引,探究又发现居然有些许的不怀好意,衬着Jolin的声线衬得合适,听她声音在伴奏中迂回,于钢琴、弦乐、鼓点等等之中窜入又窜出,有点欲擒故纵。
和安室奈美惠合作的「I'mNotYours」噱头十足,各界大牌合作似乎已经成为新的趋势?这首歌对我来说主歌吸引力比副歌高,尤其是第一次Jolin主导的主歌,不论从编曲、唱腔和歌词都充满了个性,相当咬合「I'mNotYour」这种标题,挺有先声夺人的Fu。
相较之下,副歌感觉力道用很足但还是给人不少距离感,但我反而觉得这样的做法反而不会让歌曲太满,因为前后的「Mirror」还有「Na」的桥段在副歌的搭配之下更加精彩也更耐听,最后一次副歌经过Bridge的处理后也不会感到无感麻木。
MV画面
又很漂亮的衔接到韦礼安谱曲的「自爱自受」,气氛营造上让我联想到他自己《有所畏》专辑中的「生存之道」,相当辽阔,但渲染情歌的成分更显得荒凉,你无法忽视突显而出的吉他贯穿全曲。
这种编曲很咬合旋律,尤其副歌在加上背景合声、贝斯来增强气场,更显得甘愿置身于大地之中的渺小。所幸Jolin声线控制上没有因为施人诚的歌词而走向歇斯底里,不会太硬也不会太软,拿捏合适,区别出了一般的流行抒情。
出其不意的「MissTrouble」实在是很挑战听众,编曲、词曲、演唱都故意要呈现一种混乱的感觉,就以这个层面来说是相当咬合歌名和专辑概念的,也是最「呸」的一支单曲。你可以听到Jolin严肃和逗趣的声线轮流穿插在曲目之中,甚至还刻意玩起了演唱腔调,很有表情的声线是值得称赞的。
歌剧当桥段的加入我也不敢定论是好还是不好,但是听起来真的很妙,虽然跟里头刻意玩弄的唱腔是还蛮搭的。只能说这首歌是个相当有梗的制作,能适应就是佳作。
蔡依林
而我只能说「电话皇后」存在感相当低,不是不好,但是也没有特别让人惊艳之处,尤其是前面几首舞曲各自风格明显,导致这首就算主打歌词和逗趣,前面也有曲目可以取代。不过不到三分钟的长度,不愠不火地作为专辑后半的过场其实也不为过。
「第三人称」再度由JJ出手,传唱性上是不用担心的。
这首歌有点刻意留下凿痕的感觉,但是听完又没有那么洒狗血。像是编曲的吉他让这首歌的质感提升不少,尤其是开头和结尾,绝对是画龙点睛;或者是歌词看似写得有些僵硬,却又符合主题该有的矛盾、斟酌。
相较于大多数人诟病于Jolin在这首歌的哭腔,我个人倒是觉得中间和末端的吟唱太刻意,又没有最后一段副歌那一小段吟唱有渲染力。
我个人是很喜欢Bridge之后的副歌处理,一点点小变化就给了很多不同的听觉氛围。
MV画面
很抱歉,对于「不一样又怎样」我听了很多次还是宣告无感。我对于Jolin的声线感觉有点像是她只想把这首歌唱好,却又有点力不从心,副歌带点R&B还算够hook、洗脑,但是一到Bridge就显得无趣,而且还把伴奏抽得单调,更突显平淡无奇,在接下来的副歌居然还重复得有点疲乏,收尾收得急促,我不觉得是个好的专辑结尾。
所幸,林夕的词还有MV的话题给了这首歌生命力,从得到的关注就可得知一二。
其实蛮开心的,没想到Jolin在上一张成功之后,并非只是单纯的升级,反而加入的更多的元素在这张专辑里头,也不纯粹只压注在舞曲上,和上一张相比,抒情也取得很不错的平衡,即使较偏向主流也不会太商业。某方面来说,蔡依林和张惠妹的情况有点相似,而且都很积极的再找突破,确认好方向也不会太局限于安全牌,不断挑战自己又能符合听众口味。
当然,歌艺上的进步更是很明显的显现出来。
蔡依林
《呸》这张作品以质感的角度来呈现不屑,各单曲都有些高傲的角度在,流顺的连贯专辑的一致性和主题性,更是跳脱出一般华语专辑的框架。这张专辑肯定是蔡依林作品中的高标,但我不会说它是顶标,我相信之后一定会有更出色的专辑表现,期待。
若只想接触单曲,我推荐:「唇语」、「Play我呸」、「第二性」、「I'mNotYours」、「美杜莎」、「自爱自受」。
以上皆为个人观感,若有冒犯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