あなたの意志で革命を起こす、そして自由の光を待っている。
2019年「逃犯条例」的通过将香港推入了独裁的地狱边缘,香港人开始将日常转变为战场。2020更是通过了「港区送中法」。被黑警殴打的社工、记者和一般市民,如何抵御各方面的羞辱和破坏。从楼顶一跃而下的青年,让社会运动出现了血债和集体失落的无力感。守护孩子的陈伯与四处接送少年少女们的家长车,尽力保全每个走上街头的生命。催泪弹与橡胶子弹齐发的日子,救护员的奋不顾身成了在黑暗中照亮世间的人性光辉。香港人为民主、为自由还有那份爱的身影,坚韧也脆弱。
香港人作品。AFilmbyHongkongers.
导演周冠威在2016年以《自焚者》重现当年的雨伞运动场面,同时也是他的第一部与zz相关的作品。藉着政府拖延双普选的愤怒,他将这份情绪成为述说诚实的影像,以及对社会的承诺完成了这部作品。《自焚者》收录於《十年》。那时的我们还抱着「为时未晚」的期望,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香港走进了以抗争为生活的日子里。
来自香港的社会诗人青木原写道:
「在香港出生,自由与生命已是血肉不分/是灵魂,是宿命/在铁皮屋内烧死,宁愿自焚。」
「没有其他东西更值得珍惜吗?」他们坚定地会答:「没有。」
这短短的问题,是这场革命运动最核心的东西。
终局的开始走向序幕的终结,和理非与勇武的界线早已模糊。从地方到自我认同,人本主义与精神体现在这场社会运动下。
周冠威将集结起来的素材分成九个篇章,宛如一本轻易入手的指南。每一个片段和受访的谈话,让我们能够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香港人」如何成形。青年们的觉醒和意识,在全球化的世代之下,站在不同的位置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上图来源:周冠威:坚持记录「时代革命」的偏锋香港导演)
全球化无疑加速了中国的皇帝梦,但是时代不会允许独裁政权乱来。
一路以来,香港的街头不断发生新的事件。因此这场社会运动来得比我们知道的那些更为棘手。神奇的是,游戏打怪与无大台(亦即无领导)的模式、网路社群的连结竟打破了过往运动产生的错误。
以tw目前较为大型的革命运动而言,纪录片《狂飙一梦》记录了tw民主40年来的历程,1989年郑南榕的自焚影响着党外运动的草根工作者。
《我们的青春在tw》以学运领袖和中国在台留学生为主,为青年世代投出直球。
但是这些运动过后,人们都会进入创伤症候群,甚至在运动当下,迷失、否定、怀疑使我们偏离的革命的轨迹。
可是,香港人在生死与自我控诉间,个体与集体的异化被磨平了。群体的样貌凭藉着每个模糊的个体被确立,形成了一个「香港人」。
从自我成为手足,是多年前那副手套,是telegram联系的情报与资讯,是没有血缘的阿爸阿妈,是一起撑开雨伞挡住接连袭来的催泪水。
片中有许多晃动不安的画面,此起彼落的呼喊声,都在替观影者延伸银幕之外的世界。周冠威作为一个集结者、拍摄者,他以影像纪录带领观众走进抗争者的心灵,告诉我们如何「BeWater」。当我们被教导强硬地对抗世界的恶意时,柔软、灵巧、弹性才是真正维持运动逻辑的不二法门。
「时代革命」不只是对抗独裁的暴力,而是唤醒整个世代对人、对土地、对环境的关心。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香港的反送中运动,没有剩余的人、零散的人、什么都没有的人。运动无疑是生产zz的过程,但这场由香港人发起的运动,则是生产了真正的「人」。
小小的绝望堆砌出人们的成长,异己与敌我的观念在此刻不再成为当代的心伤。
爱里没有恐惧。
长达158分钟的「时代革命」体现了周冠威的「坚信」。若连自己都不相信公义的到来,信仰战胜所有的恐惧,那么谁还会有信心呢?导演的基督信仰,就像是象徵着全港人的信仰一般,所有的难处都会过去,因为没有任何的难处比上帝更大。他选择站在第三电影的位置,以自己的力量做出最正确的事情。每一个受访者都曾站在大爱与小爱之间犹豫,为美好的生活奋斗以及过好个人的生活产生冲突。在这最艰困的战场下,胜仗的希望是一个看不清楚的难题。
不过,理大事件也好、黎明行动也好,就算只是承受,我们都要去抗争。
荣光必归来香港,必照在所有为自由为民主的人们身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下,我们要拿出勇气用意志行动与思考,这是香港人所散发出的光辉。
纪录片做为一种手段,成功地揭示了自主命运才能自由的真谛。
香港还有香港人就不会绝望。
本片将於2022年2月25日全台首映。先前於坎城影展首映曾入围2021tb金马影展「金马奖入围影片」单元放映,后来获得第58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
(素材来源:时代革命tw专页)
📌推荐观看:傅榆「我们的青春在tw」、廖建华「狂飙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