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过半,《理想之城》豆瓣终于开分,7.7分,热度没我想象中高。
真的是本年度最被低估的剧作了特别是集团大戏开启后,我恨不得冲进屏幕去摇醒苏筱
如果你因为经典的甄嬛和夜华,刚演过两个看上去类似的现代职场角色,而觉得这剧少了那么一点人设上的新鲜感▼▼▼
醒醒,那是错觉!!
《理想之城》是一部接地气的硬核职场剧,有进击,有迂回,某种程度上,给当下正在努力的内娱行业剧,提供了一种反套路的新类型——
每个行业里优秀的管理层,其实都是一名造价师,日常要处理的不是一个价格或一个项目,而是人心。
这就是中国式人际关系▼▼▼
孙俪饰演的苏筱,毕业于哈工大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她,在一家大型建筑国企做了4年的成本主管,专业对口又稳当。
你的顶头上司很温和,他器重你,也愿意给你机会,虽然你有点轴,但只要不出错,按部就班的进阶,前途都是看得见的▼▼▼
没想到的是,在一次承建方偷工减料的事故中,层层追责下来,最后是最讲原则的你被开除了▼▼▼
亦师亦友的上司露出了真面目,明面上告诉你,自己苦口婆心帮你求情了;暗地里其实就是他收受贿赂,把你甩出去顶了雷▼▼▼
而你只能背着这样的污点离开,在这个行业里从底层开始求职。
一个女生在上海单打独斗真得很累。颜值?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做HR的学姐想帮你推荐一把,但因为“开除”的记录,使不上任何力▼▼▼
几番波折后,终于有一家公司打电话给你,让你去上班。
这是一家看上去有点拥挤,甚至乱哄哄的单位。
主任二话不说,把你安排在了光线黯淡的厕所门口,工位上啥都没有▼▼▼
你环顾四周——
你的这位新上司,快退休了,他曾在公司的创立期立下过汗马功劳,但这些年红包也拿饱了。
他思维过时,不想冲锋,只愿意用听话的人▼▼▼
你的老板倒是讲义气,够爽快,当年他因为替董事长背锅才离开了国企,但在集团需要转型发展的时候,被当做藩王,给了5000万物资重新创业,开了子公司。
粗放型的管理,老是拖泥带水跑不快,再加上主任的脾性,老板酒喝得再多,招投标的时候也抢不过对手从预告看,王胖子后面黑化了,再次被气死▼▼▼
而你的同事,要么是技术过硬但墨守成规的老实人▼▼▼
要么是每天想着偷懒甩锅的墙头草▼▼▼
难得遇到一个朋友,是漂亮的摸鱼前台,搞情报有一手,业务,不行▼▼▼
慢慢的你才知道,这份工作,是出轨搭上女领导的前男友,把你塞进去的,你根本不在集团花名册上,是个黑户▼▼▼
但你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抓住这个机会,看看能不能翻身,能不能证明自己。
你把每一张造价表,做得干干净净,利用各种资讯,尽可能地节省成本。终于,从原本只是陪跑的美术馆项目开始,连着两把在内部竞标会上,打败了集团另一家子公司。
破格签约,升职经理,老板说自己挖到了宝。
你干劲十足地开始冲锋,改良流程,提高效率▼▼▼
然而,逼所有人走出舒适区的结果,就是自己成为了众矢之的。
顶头上司作为职场老混子,给你制造重重障碍,诱使其他员工与你产生隔阂,架空你的管理岗位,把你精心制作的工作流程束之高阁……▼▼▼
男同事们每天都在那里阴阳怪气,他们质疑你的动机,怀疑你的冲劲,自己不努力,又把最不想干的活都扔给你,连同小鞋一起▼▼▼
连女同事都在背后嘀咕:一个女人这么折腾干什么▼▼▼
每一桩都能让你百口莫辩到气死。
怎么办?逃避?妥协?还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从编剧的套路上来说,这时应该有一个天降紫微星果郡王来英雄救美,咔咔咔啥都给你摆平了。
但你的老师,是你的对手,甚至是你看不上的那个人。
《理想之城》整个故事发生在沪上一家民营的建筑企业——赢海集团。
赵又廷饰演的夏明,年轻有为,是集团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他所在的另一家子公司天科,就是最开始导致苏筱被开除的那家▼▼▼
起初他只是希望能弥补一些过错,但在招投标中看到你的能力,他开始认真,把你当成真正的对手。
善于利用规则创造机会的他坚信,造价表不仅仅是一串串数字,背后真正要测算的是人心。
一次次的正面交锋,他都在有意无意地教你。
比如,遇到车子拦路不讲理的,他会选择用激化矛盾的方式,将问题交给更厉害的或者更多人去处理:
矛盾都顶死了,又没办法解决,那就只能激化矛盾,让别人来处理啊!
你很快把它用在了处理主任和财务的问题上,让主任自己把矛盾捅到老板那里▼▼▼
一步步往上,最终,你会站到哪里?还没人知道。
节奏太快,扣子太多,剧情就像中国结,解开了一个,还有一个,透出了种种人情世故。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里,专业强还不够,你要往上,你要成为制定规则的人,你就得知道盘根错节的丝线是如何纠结在一起的,那个牵线的人,可能会站在哪个拐角处等着你。
老板说过一句话,可能透出了一点端倪:你和董事长一样,都有一颗登顶的心▼▼▼
但要登顶,一位女性在男性环伺的职场里想登顶,是不用牺牲的吗?
集团一家总承包公司,一家地产公司,五家天字号子公司,都是一堆跟着董事长冲锋陷阵打天下的老人,但在需要重新出发之际,谁都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冲劲,更没有改革的欲望。
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场,彼此之间的权力博弈和合纵连横,都是利益为先,这里面,没有纯粹、简单的错和对,只有不断做选择的你我他。
你从走进子公司天成开始,就只是这台大机器上的一枚小螺丝钉。你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每一件事、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推拉和制衡,你只能见山开山,见鬼杀鬼。
可能,这所有的一切,都在董事长的掌握之中。
也可能,这从头开始,都是夏明布的一个局。
但所有理想主义者的眼中,永远有光。
40集的剧,前24集还是副本,当你进入集团核心后,真正的厮杀才开始。
每个老大都是笑嘻嘻地鼓励你:到底年轻,有精力有冲劲,好好干▼▼▼
你如沐春风,以为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却没意识到,在你这个共同的敌人面前,钉板已经拼凑得七七八八了。
一个没有背景的女孩▼▼▼
如何在一堆老狐狸中间杀出一条血路,如何在水深火热的行业里坚守内心,如何堂堂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还真说不好,因为没有剧作去探讨过。
很多人说起《理想之城》,会轻描淡写地:哦,不就是职场版的《甄嬛传》。
在我看来,《理想之城》是开创了一个新类型——【中女职场剧】。
职场剧一直是内娱的软肋,以往的职场剧,或者说行业剧,要么以男性视角为主,类似《大江大河》,哪怕是放到古今中外开天辟地这样的大职场面上,也是以男人之间的权术为主;
要么就是打着职场的名义,套点行业的话术,精心地谈着各种恋爱。
从来没有从女性的视角,进入灰头土脸的职场本身。
两位女编剧花了四年的时间磨剧本,很多细节伏笔暗线需要细细品味▼▼▼
群像刻画非常细腻,哪怕出现次数不多的配角,也很立体。
北大毕业的许峰,十分努力,但也因为急于立功,耿直冲动吃了亏▼▼▼
工地上的工头董宏,人精一个,哪方势力都不得罪,对职场形势还有自己的远见▼▼▼
集团HR主管玛丽亚,毒舌强势,就是那种见风使舵,刻薄谄媚的高管▼▼▼
玛丽亚面对下属红玫,就完全是“对人不对事”。
红玫和苏筱也完全是两个极端,工作四年,她依然和男友挤在老破小的出租房里,护肤品只舍得用小样,因为原生家庭导致性格自卑懦弱,加上情感和能力都欠缺,在职场上更加没有自信▼▼▼
而她的男友,下了班就打游戏,存够了优惠券才肯进餐馆,不求上进还嫌弃她虚荣。
他们,分明就是存在于我们周遭的人啊▼▼▼
虽然剧里还是有开挂的配置谁能想到女主过目不忘呢,但主要还是从女性的视角,展现出一个集团内部,因为背景、学历、经历差异,导致的不一样的生存法则:
有人注重短期收益,有人擅打感情牌,有人乐于钻空子,有人只顾管好自己的菜园子,当然也有老老实实做事情的碌碌之辈。
看上去它说的是一个建筑行业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一包水泥引发的团战,但是摘去这些行业属性,这套关系图谱,在每个职场的适配度都很高。
甚至,我们这样的传媒集团,几乎每个追剧的人都在嘀咕:这不就是那啥啥啥感觉写出去这句,我要死了
明明剧本扎实,演员也不拉胯,节奏也很紧凑,两星一平台的配置也够,为什么没有爆?
这是《理想之城》抵达理想路上的一种错位。
因为真实,导致的错位。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太累了,所以动不动就想躺平,躺平后更愿意看一些轻松不费脑的剧集,或者强情节强反转,带点搞笑的悬疑剧所以剧本杀这样的悬疑综艺都很火。
就算看北漂沪漂大城市的奋斗故事,在女性话题的冲击下,90后也更愿意选择看几个女生彼此扶持,一起打拼,顺便斗斗嘴皮子的都市轻职场剧。
真正搭建出一个大框架,挖掘深度人性的剧作,费力不讨好。
而下沉市场里,不管是年轻人还是收视主力的全年龄段女性观众,都更偏爱甜宠狗血剧。几乎放弃了发糖的《理想之城》,还不愿意像之前的《安家》那样加狗血桥段,怎么斗?
试想一下,《理想之城》如果人物很悬浮,每个大佬都有一段婚外恋,再黏黏糊糊地来个私生分家产大闹董事会之类的,可能现在早已引发骂战,斩获得了更多的热度。
偏偏它又坚持真实、丰盈地展现我们日常要面对的职场人际关系就连最坚持棒打鸳鸯的,也不是男主的双亲,而是他干工程的舅舅
所以,我身边那些最能从《理想之城》里获得共鸣感的,都是经历过,或者正在跌打滚爬的30+观众一位女广告人激动地和我说:一开始,我们谁不想成为苏筱,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懂她的人,他们有这么多休闲时间吗?他们不就正在这样的职场里?
我不相信苏筱有时间看综艺和追剧。
再退一步,如果用话题发酵硬推广,本来爱奇艺有一档《奇葩说》,能和《理想之城》一起播的话,类似“长大成人的第一课,是学会和不喜欢的人相处”、“职场新人,老板明显不喜欢我要不要辞职”这些在节目里每次都引发讨论的职场话题,势必能让更多人代入剧情▼▼▼
更别说还有傅首尔自己在《理想之城》里本色出演一个她可能自己都会气到吵架的财务大婶▼▼▼
这个1+1大于2的机会,并不存在。
但《理想之城》在2021年的国剧里应该有一席之地。
我们不能忽略、否定这样一部基于“写实”之上的新类型职场剧,我们不能永远只是浅尝辄止地说说“初入职场的小白”、“大城市漂泊的生活遭遇”;
我们不能打开行业剧,就是一群改革开放先行者的男性群像,或者一男一女带着一拨男女,在金融、律师、医院里精致地穿行来去。
当英美的职场剧早已是成熟类型,港剧也经历过职场高峰时,在我国这类题材才刚刚开始,它就是比其他剧集,需要更多一些的关注和讨论。
这之后,才有更多人愿意去做创新的尝试,我们才不用一次又一次怒其不争地去diss。
当下每一种成熟的类型剧,不都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吗?▼▼▼
就像我非常喜欢《傲骨贤妻》的衍生剧《傲骨之战》,甚至超过原生剧集。特别是这一季,以调查员梅丽莎的职场晋级为主线,合情合理又让人期待,她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在成熟之上的再开发▼▼▼
当然,我也不是说按头去看《理想之城》,没有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会永远在冬天。
当年《甄嬛传》开分还只有2.7,如果真是精品,它经得起考量,生命周期一定会很长。哪怕完结了,也会被人翻出来,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会被反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