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我看了一堂播音公开课。这家背靠省级广播电视台的艺考团队,师资全是一线主播出身。当天主讲播音公开课的一位主持人,口误出现很多事实性错误。这里不妨提出来,亦是对于一些考生的正确提醒。
尹颂读过南昌大学?
在说到一些高校时,这位公开课主讲主播会提及该校的优秀校友。在说到尹颂硕士就读学校时,他“江冠南戴”,把尹颂硕士就读的江西师范大学说成了同城的南昌大学。
无论尹颂是本科还是硕士,均在江西师范大学就读。南昌大学作为211院校,倒是走出了不是学播音,但扩展了“主播”一词外延的李佳琦。
南昌大学拥有江西第一个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身处前湖之畔的昌大播音,2011年获批开设,直到2013年独立招生。此前以“表演(播音与主持方向)”纳新。
西南大学在成都?
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因为天津曾是河北的省会——虽然河工大有校区在河北,但主体在天津无疑。
四川外国语大学有播音专业,4月我刚看完该校林玉佳老师和厦门理工学院老师合著的《认识视觉修辞:理论、方法与实践》。而该校在重庆,因为重庆曾经属于四川——1997年,川渝分家,重庆成为直辖市。
西南大学一直在重庆,该校在新闻传媒学院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曾供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负责过播音与主持品类图书出版的李唯梁老师,现今执教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这是人大视听传播系高贵武教授在其《出镜报道与新闻主持》第二版后记中透露的消息。
福建三所高校开设播音?
公开课中,这位现役主播告诉网友,福建有3所高校开设播音,仰恩大学的播音专业设点正在加快推进中。他举例说,这三所是福建师范大学、三明学院、还有一所貌似说了是厦门理工学院。
对于每个省区市播音院校进行过全面挨个普查的我,可以闭眼说,怎么可能只有3所?如果狭义要说本科院校,华侨大学不是吗?
一般而言,面向普高招生,对他们说开设播音的院校,应该包括本专科院校啊。因为这都是高考之后可以选择的目标院校。高校本来就包括本专科。
我2017年第一次花笨功夫对照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分省区市查询时,当年显示福建省88所高校,有7所本专科开设播音。
当然,这只是我枚举的三个小错误。公开课中还有多处择词不当,因为主持人、播音员,对于宣之于口的词汇选择应该有所讲究,比如这场公开课中的“了解一线的风土人情”——
这里的一线是说他选择来电视台工作。电视台的“风土人情”,可以说这是一种“妙用”,也未尝不可。只是一般少见这样的表达。
还如公开课的PPT“近三年普高录取分数线”——普高我们一般理解为普通高中,这里表格展示的是当地“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高考后的招生录取我们一般简称“高招”。这也是各地教育考试院、媒体高考报道中的常用词语——
如福州日报消息《今年普高“高保线”为704分!2021福州普高控制线发布》,福建日报消息《2021年福建高招落幕共录取18.39万人》。
今天这篇稿子,是由北大教授“随手写”的微博一事想起的。我看到新安晚报的一篇来论《对北大教授“随手写”的微博能不能“随眼看”?》,文章说——
说实话,张颐武教授的这段微博点评写得确实比较随意、粗糙,口语化很强,尽管没有错别字,但以书面用语的规范标准来衡量,遣词和结构不乏瑕疵。
对于网友的挑错和批评,张颐武教授颇不以为然,以“随手写的”回应。那么,对他写的这段微博,大家能不能“随眼看”呢?
因此,我花了90分钟来围观这场播音公开课,我肯定做不到“随眼看”——按理说,艺考老师对于艺考圈,主播对于口语表达,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但前述专业人士对于事实性内容频频出错、口语表达择词多处言不及意、捉襟见肘。
这不是严谨或随意可以一说而过的。说到底,还是信息了解不足,口语功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