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明星喜欢乐于助人,比如韩红成立基金会,古天乐建设小学,孙俪也不例外。
在得知山区的孩子因为贫穷读不起书的时候,孙俪向一名叫向海清的孩子伸出了援手。
孙俪不图对方回报,却不曾想到向海清不仅不感激她的恩情,反而变本加厉地索取。
一天孙俪刚忙完拍戏就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向海清的声音:
“我没钱了,你快给我打钱。”
孙俪1982年出生在上海的普通工人家庭。
她家庭条件虽然不好,可父母一直对她宠溺无比。
在得知女儿有跳舞方面的天赋时,父母便将孙俪送去了上海少年宫学习。
在学习舞蹈的期间孙俪也没有落下学习,
不仅文化课成绩优异,小小年纪就跟着艺术团访问了英日美等各个国家。
孙俪的出色被父母看在眼里,于是他们将女儿送到了上海警备文艺演出队进行深造。
来到演出队的孙俪白天要进行艰苦的训练,晚上则是高强度的排练演出。
她明白父母是为了自己将来有出息,所以咬牙坚持着。
可当她退伍回家的时候,却发现父母离婚,
父亲一个人远走高飞留下了孤苦伶仃的母女二人。
家庭条件本来就不好的孙俪,在失去了父亲的经济来源后经常吃不饱饭,
身上的衣服也都缝缝补补穿了好久。
就在孙俪陷入绝望的时候,得益于她在演出队的出色表现,
领导将她安排到了上海银都艺术学校进行深造。
在这里她不仅可以跟着学习知识,还能够获得一部分的助学金来补贴家用。
孙俪的生活好了起来,她的契机也随之而来。
有一次孙俪在学校演出活动,被演艺圈内的一位前辈选中,
一听到有钱可以赚的时候孙俪连忙同意了对方的邀请。
那时候的她还不懂娱乐圈究竟是什么,只想着能够多赚些钱来照顾母亲。
来到剧组后孙俪从跑龙套做起,
虽然又苦又累,可每当工资到手的时候她都会开心地笑出声来。
一次工作中,孙俪有幸结识了和她同样是从部队退伍的海岩,
对方表示想要成立一个经纪公司,邀请孙俪成为他们公司的第一位艺人。
孙俪心想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退伍战士,
再加上对方开出的薪资待遇都还不错,于是欣然同意。
在孙俪开始拍摄《玉观音》的时候,
她通过电视了解到了重庆山区有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家庭条件十分艰苦。
从小生活艰苦的孙俪自然明白这些生活在山区的孩子有多么艰难,
于是孙俪在拍完戏后连忙赶到了重庆了解情况。
虽然那个时候的孙俪收入低薄,可她仍想为这些孩子尽一些绵薄之力。
于是孙俪在这里与向海清相识了。
向海清出生在重庆的山区,家境贫寒。
他的父母身体不好经常要服用一些药物,所以全家就连吃饭也成了问题。
好在村里接济,才让他得以长大。
向海清从小就懂得吃苦,他明白读书是自己唯一的出路,所以拼了命地学习。
可家庭的负担过重,向海清的家里开始掏不起学费,
不仅如此他身上的衣服也都是别人不穿的,
邻里街坊见此情形纷纷倾囊相助供他读了高中。
可高中三年总不能一直靠别人接济,况且邻居也并不富有。
向海清明白这个道理,
为了能够继续读书他来到了“希望山区”的节目组,希望得到外界的援助。
恰好孙俪来到了重庆巫溪,她了解到了向海清的家庭情况,
明白对方和当年的自己一样,渴望通过读书从而出人头地。
孙俪打算帮助向海清,帮助他走出大山。
哪怕那个时候的孙俪工资不高只是刚好满足日常所需,
她也愿意省吃俭用节省出一部分钱来。
身为过来人的孙俪愿意毫无保留地去帮助这个叫向海清的少年。
她不希望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孩子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
更不希望这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提前步入社会。
孙俪在了解情况后和母亲商量了一个晚上,
母亲也支持孙俪的做法,并表示愿意拿出自己的养老金来补贴孩子。
母女二人决定只要向海清考上大学,她们就愿意供他读完四年大学。
于是孙俪让母亲拨通了节目电话,告诉节目组自己要资助向海清供他读书。
得知消息后向海清情绪激动不已,他嘴里一直念叨着谢谢两个字,
就在向海清想要询问对方的名字时,孙母只是告诉对方叫自己邓阿姨就好。
虽然对方不愿透露姓名,但向海清想着只要自己够努力,
将来一定会接触到邓阿姨的真实面目。
不久向海清就收到了孙俪汇来的钱,并附带了一封信。
她告诉向海清一定要好好读书,如果有什么需要跟她讲就好,
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他最好的出路。
向海清将信紧紧地握在手中,他暗暗发誓自己将来一定要报答这份“恩情”。
父母在看到那么多的钱后更是叮嘱儿子一定要怀着感激的心,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向海清点了点头,当他开始数钱的时候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滴落。
从小到大他就没见过这么多钱,甚至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这些钱居然是给自己的?
手里的钱数了一遍又一遍,向海清暂且压下激动的内心向孙俪回了一封信,
信上写满了感激之词,与一些对未来的规划。
孙俪在收到信后高兴不已,她心想这是一个可塑之才,
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富有上进心,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
随后的日子,孙俪一边在剧组忙着拍戏,一边抽出空来关心一下向海清的学习情况。
在得知向海清考试成绩正在稳健提升的时候,孙俪也是打心里的替他高兴。
孙母更是告诉向海清,只要考上大学他们就会为他包揽整个大学的费用,直到毕业。
听到这话,向海清的内心瞬间充满了斗志。
为了让向海清保持这股斗志一鼓作气地考上大学,
孙母每次都会向向海清保证供他读大学的事情,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有时候学习压力太大,向海清便会打电话向孙俪倾诉,
孙俪则是在他诉苦之后给予他一些建议。
一直到高考的时候,向海清向孙俪打来电话咨询她应该报考什么样的大学,
孙俪告诉向海清考大学一要看大学校园二要看城市所在地,
她建议向海清报考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对未来就业有着更好的帮助。
向海清犹豫了一下,随后询问了孙俪住在哪里,
在得知孙俪住在上海后,向海清毅然决然地选择报考了上海的大学。
他来上海生活,这样就可以和一直以来帮助自己的“姐姐”见面了。
在定下来目标后,向海清便开始奋发图强的读书,
每天教室的同学都走光了,他还要再多学一个小时一直待到教室停电。
眼看高考临近,孙俪特意去买了许多的学习资料寄给向海清。
为了能让他充分消化这些姿势,孙俪托人找来之前高考生的笔记一并赠给他。
向海清收到这些东西后内心是慢慢地感动,他发誓自己一定要考上上海的大学。
随后的一段时间,向海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有时候甚至会忘记吃完饭。
父母将他这副样子看在眼里,都觉得他一定可以考上。
然而几次模拟测试成绩下来,向海清却发现自己的成绩并不理想,
陷入迷惘的他打电话向孙俪寻求安慰,孙俪则是安抚他用平常心来对待考试,
不能一直顶着压力学习,偶尔也要出去走走散散心。
听着孙俪的鼓励,向海清的内心也逐渐平静下来,他开始逐渐放松心态参加高考。
考试当天孙俪打来打电话给他鼓舞,这让向海清的内心充满自信。
考试过后向海清自信满满,他认准自己肯定是过了分数线,
可当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向海清傻了眼,
他发现自己是可以考上其他城市的学校,但是上海无望。
孙俪告诉向海清如果其他城市有不错的学校也可以去读,向海清却不乐意,
他向孙俪保证再来一年一定可以考上,他想和这个素未谋面的“姐姐”见上一面。
孙俪告诉向海清,如果他有这个指向她愿意等他,等他来到上海为他接风洗尘。
于是向海清开始了自己的复读计划,他不再像之前一样什么书籍都想牢牢抓在手里,
而是恶补自己不擅长的科目,然后在复习自己所擅长的。
一年后,向海清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上海水产大学。
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立马想到了孙俪和她分享自己的激动之情。
孙俪得到消息后表示在向海清开学的那一天会开车与他想见,为他接风洗尘。
对于这个神秘的“姐姐”向海清的内心是一万个好奇,他左盼右盼终于盼来了开学的那一天。
坐上火车的时候,向海清就在想“姐姐”和“邓阿姨”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他甚至带了许多土特产想要送给“姐姐”,希望她们不会嫌弃。
向海清刚下火车就到了两个身影想自己走来,他下意识的打了招呼。
见到“邓阿姨”后向海清满含激动的与对方相拥在一起,
可当她回头瞧见后面的孙俪时,一时间有些微微出神。
他这才发现那个朝自己走来的人居然是赫赫有名的影星“孙俪”。
向海清早就在电视上看过很多部孙俪拍摄的作品,
可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和明星认识,更没有想到对方就是一直以来资助自己的“姐姐”。
在和向海清吃过饭后孙俪就赶回了剧组,向海清则是被孙母带去了学校。
来到学校后孙母又是帮他整理床铺又是帮他付学费,
临走之前更是从兜里掏出五百元交给了向海清。
零几年的时候500元并不是个小数目,许多普通工人阶级一个月的工资才3、400,
如果向海清过的节俭,除去吃饭和日常生活用品外还能够剩余不少。
孙母走后,孙俪又给向海清打来电话,
她告诉向海清如果学校组织什么活动钱不够的话可以找她来要。
步入大学生活后,向海清可谓是大开眼界。
从所谓的小山村来到繁华的魔都上海,向海清逐渐开始享受起了大学生活。
在学校他认真能干,导员看中了他出色的能力将他任命为班长,
随后不久向海清便参加了学生会,仅一年时间就夺得优秀干部。
除了学习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向海清也结交了一些“有钱”的朋友,
和他们没事的时候会出去吃饭玩耍。
大学对向海清来说充满着际遇,当然也充满这各种诱惑。
自幼贫困的他在见到身边的朋友花钱都大手大脚时,
内心的观念也开始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转变。
尤其是学生会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以及聚餐,导致向海清500元的生活费十分窘迫。
有一次出去吃饭,向海清这才发现自己吃的是高档餐厅,哪怕大家一起AA花销也不少。
他看了看自己的余额,想起了孙俪当初给他说的那番话,
既然自己的姐姐是远近闻名的大明星,赚的肯定很多,多接济自己一些理所当然。
随着向海清要钱的次数多了起来,孙俪也开始怀疑起来。
她心想大学生一个月500绰绰有余,为什么向海清每个月都会花超?
直到孙母逼问向海清说出了真相,她们这才得知向海清在加入学生会后经常跑去应酬,
为了维持自己“好班长”的形象更是隔三差五的跑去跟同学聚餐。
孙母告诉向海清干脆退出学生会,可向海清并不愿意。
他表面答应孙母,实际早就在学生会立足,坐上了会长的位置。
此后的向海清便更加变本加厉起来,隔三差五的就伸手向孙俪要钱,
倘若是不给他就会瞒着孙俪偷偷向小助理要钱。
就连孙俪也想不明白向海清身为一个普通大学生哪里花的了那么多钱。
后来她偷偷去了趟学校,想要了解向海清究竟把钱都花在了哪里。
导员告诉孙俪,向海清在学校不仅有贫困生补助,每个月还有导员助理的工资可以拿。
一个月的生活费虽然没有一千,但也要有七八百元。
可手里握着这么多钱,向海清还总是跟孙俪说自己没钱。
想到这里,孙俪打算停止对向海清的资助。
04
收不到钱的向海清,主动给邓阿姨打电话要钱。
在失去了援助后的向海清再次主动向孙俪要钱,
孙母听到后表示:狗尚且懂得知恩图报,你却像只白眼狼一样只进不出。
向海清仿佛明白了孙母,当即解释自己的钱都拿去了给母亲治疗。
然而无论他再这么解释,孙俪和母亲也不愿再资助他。
感到无助的向海清找到了节目当初的记者,希望能让他劝说孙俪。
可还没等记者去调解两个人的关系,
向海清就已经写好了6000多字的小作文来控诉孙俪母女。
字里行间句句透露着自己的委屈与不容易,仿佛再说他才是被孙俪父母吸血的那个。
他为了治疗患病的母亲早出晚归的打工,没想到孙俪一个大明星几百块钱跟她斤斤计较。
一番操作瞬间将矛头指向了孙俪,而她站在风尖浪口并未解释。
直到同学爆出向海清在学校里不经身着一身奢侈品,
平日里还会跟同学炫耀跟孙俪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由拉拢人心。
没事的时候他还会经常喊大家去喝酒,喝醉了从而打听别人的小秘密。
种种正义人士站出来谴责向海清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最终他还是败给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就连韩寒都表示孙俪真大的心,居然敢在市区养一头“狼”。
向海清自知名手恶臭所以选择休学一年,他想着避开风波重回校园。
可即便他时隔一年再度踏入校园,仍然会被后来的学弟学妹引以为耻。
直到毕业的时候,也没有几家公司愿意招聘向海清,
因为那些老板都明白他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孙俪母女本是一番好意资助向海清,在他眼里却成了理所当然。
俗话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向海清像是农夫与蛇反咬一口,实在令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