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因为《雪中悍刀行》一书封神,所以烽火的厉害大家有目共瞩,《雪中悍刀行》的好已经形成共识。因此当初小编看《雪中》,完全就是看在这本小说的声名鹊起上。
《雪中》给我最初的感觉是江湖底蕴深厚,庙堂水深莫测。烽火用大篇幅铺垫起北凉王的窘迫处境,和徐凤年破釜沉舟的必然命运。开篇那种琐碎的细节铺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有时候会让阅读者莫名。但越深入读下去,越能感觉到烽火构思填充情节之深入浅出。
纨绔子弟徐凤年被父“驱逐”,一主一仆一马,三年潦倒闯江湖,吃尽苦头的徐凤年对北凉王几乎怀恨在心。然而这个心机不浅的北凉王子,回归后对北凉王的颐指气使到底是做样子给天下人看,还是从闯荡江湖与锦衣玉食的对比中彻底读懂了北凉王的苦心呢?
老黄一生朴实无华,唯有死前光芒绽放。那至死都没有取回的剑,死前意犹未尽的“上酒”,和用生命冲击过的江湖排名,到底在整个故事里有什么作用?难道就是为了消磨尽徐凤年一蹶不振的颓废,激起徐凤年奋起直追的热情?那个杵在那的江湖武力值排名,到底想要提醒读者什么?
绣冬春雷双刀斩,纵遇风雪不迟疑。烽火早在开篇没多少篇幅的时候就点题“雪中悍刀行”,但那个“雪中”不过是为了给耍刀营造气氛。徐凤年骑白马出北凉,看似寻游历练,实际上惊动的是江湖人心,练得是世道人性。那个踏雪而来的徐凤年,重走三年前的老路,却与“雪中悍刀行”这五个字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烽火的小说写的时候需要孕养,读的时候需要揣摩,读完以后值得品鉴,这便是小编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