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型演员,在演艺圈内不算很多,因为戏路窄,几乎一人一辈子只演一个角色,也可以说是为某个历史人物而生,比如:古月,刘劲,王伍福等。
但还有一个特殊的特型演员,那就是专职出演“外国人”,对他而言,无论哪部戏,他的出现,肯定是外国人的角色,虽然他是一个中国人。
《康熙王朝》里的戈尔尼、《倚天屠龙记》里的波斯使者、《新还珠格格》里的郎世宁,都是这个中国人,曾经扮演的“外国人”角色。凭借这张神奇的面孔,先后出演百余部影视剧。
01四分之三的俄罗斯血统
当年,徐亚洲的爷爷,在中东铁路局上班,提到中东铁路,有深厚历史知识的人,都是知道,当年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修建的一条铁路,横跨欧亚大陆。
他的爷爷是山东昌邑人,但是奶奶却是纯正的俄罗斯女人,于是徐亚洲的父亲,也就是有了一半的俄罗斯血统,后来又娶了俄罗斯媳妇,于是徐亚洲有了四分之三的俄罗斯血统。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徐亚洲兄弟姐妹五个人,只有身为老三的他,蓝眼睛、白皮肤、高鼻梁,完全像是一个俄罗斯人,其它的人,都是有明显的中国人外貌。
徐亚洲小时候,长辈们,还是用俄语进行交流,但是等到他长大后,就不怎么会说俄语了,光剩下一口“蛤蜊味”青岛话。
按照中国的父系社会传承礼法,家庭男性为中国人,那么无论和哪个国家的女人联姻与通婚,所生的孩子,都是“地道”的中国人,所以徐亚洲,毫无疑问的就是国人。
02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涯
童年的时候,徐亚洲是个捣蛋鬼,而且长得又特别,所以经常在学校与同学干架,变得不是那么爱学习,甚至是逃课。
1964年的9月30日,年仅16岁的徐亚洲,响应国家号召,遵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开始了知青生涯。
其实这个时候的他,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不上学了,还能摆脱家里人的束缚,可以鱼游大海虎入深山了,但是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14年。
挑粪、种地、烧砖、喂牲畜……挣工分换口粮,除了这些日常枯燥的生活之外,徐亚洲也像其它同龄知青一样,学“坏”了。
原来的滴酒不沾,到后来大口喝红薯酒,甚至偷花生,偷村里的鸭子,不光是当作下酒菜,也算是打牙祭,因为那个年代的人,肚子里面几乎是没有油水的。
03艰难的返城历程
时间到了1977年,当知青的十三年,已经陆陆续续的有人离开返城了,剩下的就是慢慢地熬着,徐亚洲也是其中一个,但他已经腻歪知青的日子了。
因为母亲是俄罗斯人,被认定有海外关系,所以徐亚洲一直的无法回城,为此,他困惑、迷茫,不知如何处理,觉得日子很不好过。
有的时候,他自己问自己:“真的要一辈子当农民么?还不如死了算了,但是想到家里人,想到父亲母亲,他又不甘心死。
因为插队所在的书院村,距离青岛不是很远,距离不过100公里左右,但是那点工分换来的钱,是不够想家的徐亚洲,回家的车费,于是他学会了便捷又冒险的方式——扒火车。
直到1978年底,徐亚洲才收到一封调令,组织上要派遣他,去青岛交通局当临时工,原来是他的母亲,找到了青岛外事局,说明了家里的情况,才让其回城。
那一年,徐亚洲30岁了,也是同一批知青里面,最后一个回城的,但是好歹总算回到了故乡,他还是很欣慰的,不仅能回家,还有一份工作。
04车祸后遇见爱情
回到青岛后,徐亚洲被分配到了煤场当装卸工,苦和累,没有击倒他,毕竟这是家乡,每天能回家,还能吃上自己母亲的饭菜,感觉很幸福。
因为当知青留下的坏毛病,那就是喜欢喝酒,某天晚上,徐亚洲和煤场司机喝得烂醉,但还是开车回家,结果直接干进了河里,最后被捞了上来。
命是保住了,但是脑袋上缝了一百多针,在医院里躺了四个多月,而且还是伤到了神经,不能正常吃饭,一进食就头疼。
徐亚洲的母亲,逼不得已又找到青岛外事处求援,最后通过山东省厅特批,把他转院去济南治疗,最后又送到了上海华山医院脑外科,总算痊愈。
在上海华山医院治病的那段时间,病房内认识了,一个来自哈尔滨的治病姑娘,因为长时间的接触,又都是病号,这个女孩子,把她的姐姐,介绍给了徐亚洲。
05偶遇进入演艺圈
从上海治病回来后,徐亚洲继续在青岛休养,某天上街买菜,路上遇见了一位穿着军装的男人,对方并没有擦肩而过,而是驻足并用眼角的余光,不停地打量着徐亚洲的面孔。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陌生人,直接抛出来一句话:你想拍电影不?,当时的徐亚洲都蒙圈了,这个人是干啥的,怎么冒出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经过攀谈,这个男人原来青岛籍的原八一厂制片主任,正要去青岛歌舞团找他爱人,没想到偶遇徐亚洲,正好解决了他的一难题,因为筹拍的电影,正好缺一名外国人的出演。
因为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来中国的留学生不是很多,更加不要说专业的国外演员了,八一厂的制片主任,做梦都没想到在青岛,遇见蓝眼睛、高鼻梁、一头黄卷发的“外国人”。
经过谈话接触,这个“外国人”,却是假的,虽然有外国人的面孔,但祖宗却是中国人,这个结果,可以说让他非常的高兴,简直就像捡到了宝贝。
但是,徐亚洲并不想出演电影里面的外国人,因为那个时候的电影,外国人都是坏蛋,没啥好人,所以并没有直接答应对方的要求。
但是对方并没有放弃的意思,最后撂下话,回去想想,有空也可以来家里喝酒,最终徐亚洲,没有禁得住诱惑,踏上了出演“外国人”之路,一去不复返。
06努力学习演戏,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1979年的《飞虎》,是徐亚洲的首部群演电影,饰演联合国38军中的一员,一个无台词的大兵,但当时的影视作品是非常严谨的,群演也是跟着剧组全程拍摄。
于是徐亚洲跟着剧组,在张家口一待也是4个月,片酬就是:每天三毛钱的补贴+少许全国粮票,就这样日子,徐亚洲也是非常的开心,每天都是和剧组的人,忙里忙外,充实又快乐。
1982年的《战地之星》,是徐亚洲的首部主角电影,题材依然是抗美援朝,饰演一个美军上尉,以前的角色,都是几乎无台词的,这部戏,让徐亚洲,可是受尽折磨。
这部戏,不仅戏份重、台词多,主要是这“蛤蜊味”青岛话,距离普通话很远。因为当时都是胶片拍摄,一条拍不好,胶片就是废了,那就是浪费钱呢,所以徐亚洲很是着急上火。
当时导演魏龙,对徐亚洲说:“别着急,不要认为自己在演戏,就当是唠嗑呢”,徐亚洲慢慢地放下了紧张的心态,找到了感觉,为后续参演了八一制片厂,近十部电影,打下了基础。
其实这些拍戏的岁月,也是让16岁就不念书的徐亚洲,重新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因为电影作品,展现的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让他重新被动地接受了很多感恩的思想。
电视剧《为了一句话》,徐亚洲出演一位传教士+剃头师傅,与李雪健、朱媛媛等合作,“老詹传了一辈子教,为什么只传了8个徒弟?这不应该啊”,徐亚洲这样问道。
当时刘震云回答说:“这是一种信念和精神,哪怕没有教徒,也要继续传教”,让知识匮乏的徐亚洲,非常的受教。
以至多年,都无法忘记这个梗儿,所以他对待演艺,也是深受这句话的影响,那就是演员也要有相应的工作态度,即使是配角,也要认真的对待,并不能敷衍了事。
徐亚洲出道40多年,一共拍了100多部戏,国内的知名大牌演员,基本上都合作过,对他的工作态度,都非常的认可,甚至和港台的刘德华、梁家辉、陈小春都是很好的朋友。
07特殊的相貌,遭到多次的误解
刚开始从艺的时候,只要一进场,就是受到围观,但是一张嘴,全都傻眼了,演戏的时候更加傻眼了,因为这个老外,不会说任何的外国话,反而是流利的中国话。
甚至有人说,这个老外太聪明了,肯定是常年居住在中国的外国通,因为不仅说话方式,还有做人做事儿的风格,比中国人还地道。
很多时候,徐亚洲都是无奈的,只能亮出身份证,籍贯是山东,民族是汉,但是还是有人不相信,甚至坐飞机,空姐还要求其出示护照,光身份证不顶用。
08晚年的生活,很享受
现如今,徐亚洲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长时间的拍戏,身体上有点吃不消了,所以几乎不接电视剧了,除了偶尔客串电影或者接拍广告,还兼职在新媒体学校当客座老师。
目前的退休生活,让徐亚洲感觉很满意,因为回归了他想要的平淡生活。没有工作的时候,就是呆在青岛,陪陪家人,玩玩电脑,看看书,帮助闺女带孩子,生活很惬意。
虽然徐亚洲身上带有四分之三的俄罗斯血统,但是女儿并没有遗传多少,但是外孙女,又间接地得到了遗传,中国人的面孔,配上一头小卷发,很像秀兰·邓波儿。
09结语
徐亚洲曾这样的说,我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出生的,和祖国一起长大,从当知青,到回到青岛当工人,再到踏入影视圈,目前退休了,没啥特别的,但是非常感谢祖国给的这一切。
虽然出道四十多年,从影上百部之多,但是我没啥特殊与骄傲的,更加不会感觉自己比别人,有多大的优越感,因为这是祖国给予的机会,否则就没有自己演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