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海波执导,刘敏涛、文淇、刘心悠主演的都市女性成长剧《生活家》目前已经更新至17集。
《生活家》从开播定档以来,因为官宣了刘敏涛与文淇这两位演技实力派,可以说观众对这部剧的希望颇高。
开播前就接连上过好几个热搜。
而且《生活家》还有邱泽、刘心悠、刘奕君等实力演员加盟助阵。
全员实力派,按理说口碑与热度应该不会差到哪去。
然而,播放快一周的时间,《生活家》从众人期待慢慢变成众人吐槽。
我在开播当天也发过一篇文来讲刘敏涛。当时对《生活家》的期待值可见一斑。
所以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生活家》的口碑断档?我综合分析了下,个人觉得应该有以下三个原因。
《生活家》归根结底是一部都市剧。观众对于都市剧所要求的角色设定应该是真实。最好可以拥有生活中每个平凡人的缩影。
但是从已经播出的几集来看,刘敏涛与文淇所饰演的角色邱晓霞与邱冬娜两个人物是真实不足,过于浮夸。
我觉得这不是演员的演技问题。而是剧本的问题。演员在对于剧本中一段情节的表演处理,会根据剧本设定所衍生。
比如让我印象最深且最不可思议的一段情节:搬家追尾事件。
邱晓霞与邱冬娜在搬家的路上见到前些天撞车逃跑的卡车司机,于是两人决定追上司机讨个说法。结果发现司机开着车在睡觉,两人阻拦不住,只好刻意相撞阻止车辆前行。
虽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但真的没必要与现实高出这么一大截。
在现实中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绝对不会是以身相搏吧。
还有一段情节也让我十分吃惊:超市蹭吃蹭喝
邱晓霞与邱冬娜母女俩因为生活拮据,于是她们跑进超市,靠新品试吃来解决餐食问题。
只有四个字可以说:真、没、必、要。
我觉得编剧可能是想体现母女两的贫穷窘迫的生活困境,但是在现实中的穷苦人家应该也不会选择这种方式蹭吃蹭喝。
俗话说“人穷志短”,编剧前期塑造母女俩虽然穷但活得快乐的人设,这一段却选择让她们做一些与常人三观不符的事情,着实用力过猛,浮夸过度。
《生活家》虽然没有明面上定义是职场剧,观看预告片与目前已播剧集来看,全剧中关于职场的篇幅绝对不占少数。甚至之后的剧情应该就是围绕着职场来展开的。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既然篇幅大,在与职场相关的细节上是不是可以严谨些。
举个例子:非凡事务所挑实习生。顾飞(邱泽饰)居然让秘书把简历撒上天,只挑选落在桌上的那些。
虽然我明白这点应该是想凸显出顾飞与众不同的主角光芒,但是能不能尊重下实习生,没有哪个人会对这种标准服气。
而拥有这种标准的居然是审计相关的会计事务所。
严谨性全无。
还有邱冬娜实习撞见上司出轨、单凭一辆运输车进进出出就神推断公司作假、同期生李楚宁无时无刻不在针对邱冬娜。
以上这些都过于随性化。如果整个故事中,职场只占据一小部分,起的作用是属于锦上添花,那么这些情节都行。
但是这部剧不是这样的,《生活家》有很大一段应该是想让邱冬娜在职场中历练成长,那么以上这些就缺少了严谨性,遭人诟病。
《生活家》的定位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我查阅资料,官方给出的定位是“都市”、“女性”、“成长”、“群像”。而“职场”应该就是她们成长的地方。
这样的话,刘敏涛、文淇、刘心悠三人应该算是三个不同部分,以不同的年龄段女性的生活来反映出现实中女性的生活。
你看这立意多好,20+,30+,40+每个阶段的女性代表都浓缩在了一部剧里。
但是,它偏偏要每样都要“沾多点”。每个点都像搞成“重点”,于是《生活家》的定位模糊了。
比如用大段篇幅写职场,还要用大段篇幅写感情戏,接着还有邱晓霞的经历与成长,最后程帆扬的感情戏份也一定不能忽视吧。
虽然邱泽与文淇的CP挺不错,但是一块饼被切分多块,就每个人都吃不饱。
一部出彩的电视剧,除了拥有演技精湛的演员之外,最关键的是需要剧本的合理性。
《生活家》虽然没有在意料之中引起一波话题热度,但是整部剧的剧情在不抠细节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的。
只能说我以为《生活家》会拿出90分的答卷,但很可惜,它只有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