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岳麓山36子向我们走来了。
7月19日不知道是什么好日子,好多电影、综艺都选在今天加入暑期档大混战。
摘掉我八亿光年厚的祖传滤镜,《声入人心》第二季还是让我坑底躺平了。
声二的很多小哥哥们不到20岁,才华和颜值兼备,演绎了很多经典音乐剧。
美好的声音,动人的旋律,总能引发心灵共振,这门高雅小众的艺术,也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
有一部音乐剧,堪称史诗巨制,今年11月要来杭州了。
音乐剧史诗巨制《贝隆夫人》Evita杭州站
时间|2019年11月13日~11月17日
地点|杭州大剧院
这是自1978年伦敦西区首演以来,第一次来到杭州,入了音乐剧坑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
《贝隆夫人》为啥长演不衰,光看金光闪闪的主创阵容就知道了。
作曲安德鲁·韦伯,代表作,《摇滚学校》、《猫》、《歌剧魅影》
作词蒂姆·莱斯,写过《万世巨星》、《狮子王》、《美女与野兽》
这俩搭配,王炸!可以说错过一场,遗憾一生了。
再讲主角贝隆夫人,乍一听,也许会有点陌生,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很多球迷会引用的这首歌,一定有所耳闻。
这首“阿根廷第二国歌”,正是出自《贝隆夫人》的经典唱段。
更多人或许会对麦当娜出演的电影版有印象。
阿根廷第一夫人,站在总统府阳台上,对着广场集会的人民,深情款款地唱道,“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实际上我从未离开你……”
伊娃·贝隆,人们更喜欢亲切地称她为,艾薇塔。
历史上的艾薇塔,是个极具争议的传奇女子,出生贫困,饱受歧视,却不甘屈居底层,凭着出众的才貌智慧,一路逆袭到了权力和欲望的顶端
拿爽文里的设定,艾薇塔手握标准的大女主剧本。
NHK还为她出了个纪录片,叫“梦想与野心的人生”。
1919年,艾薇塔出生在一个贫穷的裁缝家庭。父亲是当地富有的牧场主,已有家室,跟艾薇塔的母亲生下了5个孩子,然后,抛弃了她们。
从小活在私生女的阴影下,艾薇塔的童年饱受冷眼和恶语。甚至父亲去世,去吊唁,都被拒之门外。
这也是她后来成名后,极力想要消除的记忆。
为了生活,艾薇塔跟着母亲到有钱人家做厨房帮佣,亲眼看到了有钱人的奢侈生活。阿根廷的贫富差距,让她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她想要摆脱穷苦的命运,她想要出人头地。在学校就喜欢戏剧和音乐的艾薇塔,找到了一条上升的捷径,当明星。
是灼伤灵魂的美貌了
15岁的艾薇塔,下定决心,来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染了一头金发,开始逐梦演艺圈。
没有文化,又没科班培训,“布漂”艾薇塔只能一边打工,一边去剧场面试。工资很低,自己都养不活,最难的时候只能靠茶水果腹。
有人劝她,回家算了。
艾薇塔不服输,甩下豪言壮语,“我要把布宜诺斯艾利斯收入囊中”。她要不择手段地留下来。
年轻美貌的艾薇塔,开始混迹于各种声色场所。
酒吧,剧院,宾馆,穿梭于各种男人之间。
【这一段在音乐剧中表现地更巧妙,一边是旋转门里鱼贯而出的男人,一边是打扮得越来越精致的艾薇塔】
艾薇塔演了一些电影,可惜演技不太行,没大爆。
真正迎来转折的,是广播剧。那时电视还没普及,广播的受众很多。
艾薇塔人美声甜,一播即火。24岁的时候,她一跃成为阿根廷收入最高的女声优
艾薇塔的野心,或者说奋斗目标,并不止于财务自由。
她作为创始人之一,成立阿根廷无线电联盟,参与社会事务,晋升社会名流。
与此同时,阿根廷发生政变,同样草根出身的胡安·贝隆上校成为新秀,担任劳工部部长。
这是一次注定的相遇。1944年,为给圣胡安大地震筹款,贝隆策划了一个慈善舞会,社交明星艾薇塔在受邀之列。
野心勃勃的人总是充满自信和魅力的。贝隆的一番演讲,打动了艾薇塔。她想起那段奋力逃离的过去,这一路的辛酸曲折,握手时,不禁脱口而出,“感谢您的存在”。
艺术的处理,艾薇塔的告白直接大胆,“我是最适合你的女人,我的好会令你吃惊。”
他们相爱了。
很快,艾薇塔证明了她所言非虚,开设广播专栏,用广播剧来传播贝隆政见,为穷人的利益摇旗呐喊。
这种接地气又温情脉脉的讲话,艾薇塔如鱼得水。贝隆的追随者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当权政府感到威胁,把贝隆投入监狱。艾薇塔也不好过,走在路上被反贝隆主义的学生袭击,脸都被殴花了。
她没有害怕,就此收手,她非常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广播中,艾薇塔揭开伤疤,披露过去,把自己称为“无衫阶层”(shirtless)的一员。品品这段极具感染力的演讲——
“你们的苦楚,我尝试过;你们的贫困,我经历过。贝隆救过我,也会救你们;贝隆会支持穷人,爱护穷人,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会对我宠爱有加?”
真诚恳切的演讲打动了首都人民。二十多万人在政府大楼前集会抗议,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迫于压力,当政不得不释放了贝隆。
重获自由的贝隆与艾薇塔结婚了。1946年贝隆大选成功,艾薇塔成为阿根廷第一夫人。
诚如所言,将布宜诺斯艾利斯“收入囊中”。
这一年,她只有27岁。
很多大女主剧本里,站上权势和财富的顶端,故事就happyending了。但对艾薇塔来说,她的升级打怪之路才刚刚开启。
艾薇塔漂亮,聪慧,风情,高贵,一举一动引领着潮流。
1947年,她出访欧洲,从西班牙、意大利到法国,用个人魅力打开了阿根廷外交新局面,被欧洲媒体赞为“阿根廷玫瑰”、“贝隆手中的王牌”、“苦难中的钻石”。
访问途中,艾薇塔还去了城市中的贫民窟,考察各国的慈善机构。
回到阿根廷,她改变了以前明星般风光夺目的发型和服饰,挽起发髻,低调得体,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人物,投入到事业里去。
阻挠来自内部,蔑视她的出生,她灰色的过去。保守的旧贵族不能容忍这样一个上位者,对艾薇塔接手慈善组织百般刁难。
艾薇塔也很刚,你们不让我加入,我还不陪你们玩呢。
她干脆以自己的名义另起炉灶,成立了“第一夫人”基金会和穷人救助中心,短短几年内,汇集了超过30亿比索的现金和实物资产。
工厂、学校、医院、孤儿院,她为提高社保、劳工待遇、教育、医疗而奔走,忙得飞起。
在劳工部亲自接见群众来访,无论是需求还是建议,她都一一给出回应。
群众来信更是夸张,堆满了办公室。
艾薇塔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发狠,经常工作到凌晨三点。
穷人救助中心还根据上访者诉求,“按需配给”,发救济物资。一年里,发放了20万个锅,40万双鞋子,50万台缝纫机。帮扶穷困弱者的物资存放仓库,被穷人们称为“喜悦的仓库”。
爱戴她的人,将她视为救星和精神领袖;憎恨她的人,骂她利用国家财富来政治作秀。
确实,在现在看来,依靠基金会“发福利”,过于天真和理想主义。提高穷人待遇的同时,又打压寡头集团和大企业,号召捐款。
“这不是人道主义,也不是慈善,而是还给他们(无衫阶层)被无情剥夺了的东西。”
看看她的“实绩”,就会明白她所信仰的正义是什么。
基金会支持新建了上百所医院,三千多所学校,大量住房,提高工人工资,消灭医疗不平等,还提供奖学金保障教育。
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妇女临时收容所,专门接待第一次来布斯诺斯艾利斯的女孩们,就像曾经漂泊无依的艾薇塔一样。
当年的收容所,如今改成了纪念馆
为提高女性地位,她通过广播报纸呼吁支持妇女选举权。
阿根廷女性第一次有了投票的权利。
艾薇塔还成立了全南美洲第一个女性政党,贝隆妇女党,并担任党首。在她的影响下,成千上万的女性开始活跃在阿根廷政坛上。
有了无衫阶层和女性群体的支持,1951年,贝隆实现了连任。
这时,艾薇塔在群众中的声望已经超过了她的丈夫,参选副总统,获取更大权力似乎顺理成章。
她的野心激怒了反对派。
权力博弈下,贝隆提交妻子的竞选提名,困难重重。
这么一来,广大群众不答应了,200多万人在总统府前集会,要求艾薇塔参选。
于是成就了银幕和舞台上那经典的一幕,《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我从未追名,从未逐利,
世人误解我意在获取,
浮华烟云从不是生命之解,
答案早就摆在了这里,
希望你能爱我,因为我也爱你。”
歌词里满是对国家人民隽永深沉的爱。现实也丝毫不输,艾薇塔的演讲激情澎湃——
“我所做的一切,绝对不是为了政治地位。不能否认副总统职位所拥有的荣耀,但我渴望的名誉,是祖国广大劳苦人民给我的爱。除此之外的名誉,我并不需要。”
在随后的电台中,她宣布放弃竞选副总统。
那是她最后的一次广播。几天后,伊娃被诊断为子宫癌,病情来势汹涌,她没法工作,甚至无法下床。
消息传来,人们涌向教堂,虔诚地祈祷。
1952年6月4日,病入膏肓的艾薇塔坚持要出席丈夫的连任典礼,为了能站直身体,她找人制作了一个金属支架,绑在背上,还穿上相当厚的裘衣,掩饰自己骨瘦如柴的状况。
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一个月后,7月26日,艾薇塔33岁的人生戛然而止。
一天之内,布宜诺斯艾利斯所有花店倾销一空,街道上堆满了鲜花。
艾薇塔从未担任政治职务,却获得了国葬待遇,70万人向她灵柩行礼致哀。
艾薇塔的一生,大落大起,短暂而辉煌。
她被人热爱着,同样被人憎恨着,影响至今,争论不休。
功过没有定论,音乐剧中也安排了一个虚构的角色,“切”。他冷眼旁观,悲叹过艾薇塔的不幸,也嘲讽过她的选择。
最终在艾薇塔生命尽头,两人跳了一支舞,似乎是某种和解。
对于更广大的群体来说,阿根廷玫瑰永远留在他们心里。“艾薇塔”,成千上万个新生的女孩子取了这个名字。
正如她墓志铭上的一句话:
IwillbebackandIwillbemillions.
我终将回来,成为芸芸众生。
去看一个大女主的诞生
现场听《阿根廷别为我哭泣》